Latest information
深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。
T3航站楼内景。
深圳最高建筑平安金融中心。
公园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。
福田中心区。
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。40岁的深圳风华正茂,生机勃勃,正值青春。
深圳建筑业作为特区最早的拓荒牛,是经济特区建设的主力军。改革开放40年来,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在这块火热的土地上,一路披荆斩棘,一路砥砺奋进,一路硕果累累,绘就了一幅燃烧激情、干事创业的壮丽画卷。
40年来,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史上的奇迹,蛇口工业区的“开山炮”,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大幕。国贸大厦“三天一层楼”,创造了举世瞩目的“深圳速度”。地王大厦、京基100、平安国际金融中心,不断刷新“深圳高度”。全市已建在建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近400栋,已建在建轨道交通工程500多公里。40年间,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,迅速发展成为环境优美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。
40年来,深圳引领全国改革开放之先河,率先实行工程搞招标,施工搞监理,设计搞评选,开放建筑市场,放开建材价格,为全国建筑业发展探索了道路、提供了示范。
40年来,深圳建设行业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,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,2018年我市建筑业增加值达724亿元,增长13.9%,约占全市GDP比重3%,如果加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产值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。
40年来,深圳建设行业全面助力民生改善,全市既有房屋建筑达60万栋,总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,基本解决了住房短缺的问题。学校、医院、道路等居住配套设施不断完善,建筑品质持续提升,全市累计获得鲁班奖82项,国家优质工程奖56项,詹天佑奖22项,获奖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。
40年来,深圳持续推进建设科技创新,形成创新科技成果6000多项,发布工程建设标准规范100多部,深圳首创或在国内领先的创新技术近50项,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0项,超高层建筑工艺和建设能力居世界前列,智能建筑、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建设水平全国领先。更令人骄傲的是,深圳本土产生的3个院士,全部来自于建设行业。
40年来,深圳建筑业锤炼了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,改革开放初期,深圳建筑企业不到60家,现在已经超过3000多家,外地驻深建筑业企业超过5400家,从业人员突破了100万,建筑业实现了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凤凰涅槃。
40年来,深圳建设行业铸造了敢打敢拼的建设精神,在重大挑战、重大困难面前,敢于担当、乐于奉献,不怕脏、不怕苦、不怕累,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。在一次次的应急抢险和抗震救灾中,建设行业队伍始终冲锋在前、走在前列,以义不容辞的担当,承担起历史的使命,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辉煌诗篇。
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 全力打造“深圳建造”品牌
市住建局加快推进建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“40年来,尽管全市建筑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,但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,也不能沾沾自喜,我们要清醒地看到,与国际一流城市的建筑业相比,还存在不少差距。”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,深圳建筑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比如,深圳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,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,缺乏龙头领军企业,建筑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,现代化程度不够高,产业工人队伍有待培育等。
当前,深圳经济特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、深圳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,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,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。在这一伟大进程中,深圳建筑业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。深圳市住建系统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,紧紧抓住时代机遇,改革开放再出发,乘势而上创佳绩,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勇立潮头、再创辉煌。
据介绍,自2017年以来,市住建局开始着手谋划新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,2018年8月,市政府正式出台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举措,构建了面向未来2035年的住房制度顶层设计。
深圳建筑业下一步该往何处走?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,目前该局正在酝酿推出新时代建设领域的改革发展举措,紧紧围绕“高质量”这一主题,加快推进建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构建面向2035年的顶层设计,提升深圳建筑业发展质量,全力打造“深圳建造”品牌。
深圳建设领域改革举措包括: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,打造“建筑界的华为腾讯”;深化以高质量为导向的招投标制度改革,用好招投标这根指挥棒,做到精品工程、合理价格、合理工期有机统一;对标欧洲标准、英国标准等国际先进标准,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的“深圳标准”;接轨国际商业模式,建立工程总承包、专业承包的组织结构体系;弘扬大国工匠精神,培育一批大国工匠和为数众多的能工巧匠,打造高素质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;紧紧把握“设计是工程的灵魂”这一要点,不断繁荣设计创作,不仅要出施工精品,更要出设计精品;大力推进科技创新,发展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、智能建筑;加大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的力度,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竞争合作,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起点,不断开拓国际市场。
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
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
走进新时代,深圳住房和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更高要求和更艰巨使命。在此次全市机构改革中,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市住建局更多的职能,住房和建设工作责任更重、压力更大,挑战与机遇并存,责任与荣耀同在。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、使命感、责任感,以攻坚克难、披荆斩棘的勇气担当,以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,推动特区住房和建设工作走在前列、勇当尖兵。
接下来,深圳住房和建设系统将按照“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”的要求,加大力度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,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标准。
一是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线。就是要按照“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”的要求,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标准,全力打造精品工程、样板工程、平安工程、廉洁工程。首先,在发展理念上,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,将高质量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,提高产品的供给水平,增强发展的竞争能力,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。其次,在发展策略上,要以标准为导向,以高标准引领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。有条件的企业,要先行一步、做好示范,主动对标国际一流,逐步建立体现深圳水平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。其三,在发展方式上,要主动转变发展方式,不断提高建筑工业化、绿色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和精细化的水平。去年,市住建局出台了《关于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打造城市建设精品的若干措施》(质量提升24条),建立了鼓励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,包括提高投资建设标准,推进招投标改革,完善造价和定额管理,实行优质优价,等等。
二是要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。当前,深圳建筑业发展已经到了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,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魄力和决心,艰苦奋斗再创业,扬帆起航再出发。首先,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。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设备“四新”技术,以创新激发活力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下一步,市住建局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结合重大项目进行科技攻关,做到建设一个重大项目,产出一批科技成果,培育一批科技人才。其次,要在项目管理创新上下功夫,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、建筑师负责制、全过程咨询等试点,市住建局将积极支持大型施工、设计企业相互联合,发展成为具有设计、采购、施工等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,进一步做大做强深圳建筑企业。其三,要在产业革命上下攻夫,下定决心变革传统建筑生产方式,扭转传统建筑业给人的低端印象,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、智慧建筑融合发展,推动建筑产业迈进2.0时代。
三是要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。深圳建筑业要以更宽广的视野、更远大的目标、更有力的举措,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。首先,要尽早谋划、研究和布局,做好人才、队伍、资源等各方面的储备,充分利用既有的发展优势,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其次,要坚持高质量、高标准、高起点,以深度参与世界一流大湾区建设为契机,全面适应国际商务规则,加快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第三,要拓展粤港澳建筑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,进一步开放港澳建筑师及相关专业人士在深执业,加强沟通交流,支持企业携手承揽国际工程项目。
四是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底线思维。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,坚持“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”,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,坚持标本兼治,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。首先,要强化治本之策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。将加快建立市场、现场、考场“三场联动”,推行工程质量安全保险试点,推进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,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。其次,要强化治标之策。针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,将强化安全监管,落实《关于严厉惩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若干措施》(铁十条),继续开展“亮剑行动”,定期公布建筑工地“红黑榜”,从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。
五是要牢牢把握人才队伍的强大支撑。深圳建筑业的改革再出发,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。要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标杆企业,并通过这些骨干企业,加快培育现代化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。要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,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大赛,设立“深圳鲁班大师”、“深圳设计大师”、“深圳技术能手”等奖项,树立榜样、做好示范。
(本版文/延文 图/铠峰)
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深圳特区报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